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我国钢琴艺术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655    发布日期:2022-02-08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表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群体中呈现出差异化的动人风采,并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充实自身的内在意蕴,形成地域与群族特有的音乐元素。我国的民族音乐元素不仅塑造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与传承观念,更影响着音乐艺术的宏观演进与思想呈现。民族音乐元素即为民族音乐中最原始的根源性核心要素。

钢琴艺术在传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我国音乐思想与范式的感染,与其固有乐理思想、美学观念构成中国钢琴艺术之并蒂芙蓉。我国艺术家充分利用钢琴的广泛音域与民族风格相结合,将多元的曲调结构、音律节奏及音品旋律等民族音乐元素纳入钢琴艺术的创作表达体系,并以多维的组合方式与运用理念不断增强其民族特色,形成具备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构建各地域、民族一体化的音乐发展新格局,推进新时期民族文化软实力与综合活力的显著提升。

其一,我国钢琴艺术对民族音乐中曲调与旋律的传承内化,为其中国化发展奠定基调。钢琴作品的民族化进程以其对民族音乐元素的保留吸收为基础,音乐家基于音乐的内容题材、自身专业审美倾向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乐曲创作进行宏观设定,构建了我国钢琴艺术民族化的主流方向,而演奏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自身情感表达同演奏技巧融为一体,在微观层面对钢琴乐曲表现进行调整,使之与受众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音乐家与演奏家多以民族音乐旋律为基准,对其曲调结构进行小范围改编,使之更加适配民族的风格与调性,或径直采纳民族音乐的部分片段对钢琴艺术作品进行充实完善,使之更具民族性与协调性。如王建中的《梅花三弄》、陈培勋的《平湖秋月》等钢琴作品均对传统中国乐曲进行改编,在尽可能保留其风格的基础上适应钢琴演奏的特性,使之兼具钢琴演奏之流畅节律与传统乐曲之悠远意蕴。

其二,我国钢琴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将民族音乐演奏中的技巧蕴于己身。中华民族音乐之演奏方式多元、技巧绚烂成熟。我国艺术家在音乐创作与演奏过程中积极学习传统演奏技巧,以丰富钢琴演奏手法,营造精确曼丽的审美意境,不仅能够提升钢琴作品的感染力,为听众带来良好的民族风格演奏盛宴,更推进了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融,为钢琴艺术的中国化发展提供有利引导。著名音乐理论家与钢琴演奏家赵晓生总结钢琴演奏的九项技巧,将闻声解义作为情感表达的根本目标。又如我国传统乐曲《百鸟朝凤》以唢呐吹奏的颤音、滑音与花舌等技巧的协调运用描绘出异彩纷呈的自然世界,营造出活泼欢乐的气息,使听众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该曲目改编为钢琴曲时即运用钢琴的广阔音域范围对唢呐曲调之灵妙转换进行模仿,使之具备原有的灵动意蕴,又以钢琴之流畅为其增添新的质性,为听众奉上新奇美好的听觉体验。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钢琴艺术的有机结合为二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其三,我国钢琴艺术作品中对民族传统戏曲音调的吸纳应用也不少,其已成为当前钢琴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戏曲作为我国民族艺术的优秀载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高的审美意义。音乐家结合戏曲音调对钢琴艺术进行创作主导,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式钢琴艺术发展格局。如钢琴艺术吸取我国昆曲音调中的特色元素,如丁善德的《序曲之三》、倪洪进的《钢琴练习曲之三、四》、朱践耳的钢琴叙事诗《思凡》等,既有北方昆曲中的慷慨悲凉、壮丽雄伟之风尚,又具南派昆曲中的温丽轻柔、灵动婉转之质性。这些作品向听众传达中华古典艺术风采的同时,促进其对音调音色掌控能力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实现中西方音乐艺术在全球化时代的协同交融发展,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带入世界文化主流领域。

其四,我国钢琴艺术充分利用民族音乐的多声化完成本土化发展。和声作为音乐表现的关键方式对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钢琴艺术的融合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钢琴艺术在我国的本土化、创新化发展进程。作曲家充分发挥钢琴多声思维的优势,运用多声部写作技法,或使用丰满的和声,或使用复调手法,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力度层次,对旋律进行多声化、多层次的音乐处理,形成了独特的钢琴创作语汇。音乐家高度汲取多声化创作技法对作品之情感表达与艺术感染能力的作用,力图通过创新手法提升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美感与情感传达能力。如林华的《高古》以我国古代诗词为引,融合古琴音乐对钢琴音乐进行精巧的多声赋格创作,在融合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对民族特色元素进行系统展现,就是促使现代钢琴音乐艺术本土化进程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快的一种尝试。

其五,我国钢琴艺术对民族审美与民族文化的充分展现必然离不开民族音乐元素的参与。钢琴艺术作为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是较为成熟的审美文化表述体系,其侧重于进行激昂的情感表述与浓烈的生命求索,而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东方艺术的典范,侧重于情感表达的留白与轻缓圆润的节奏律动。在我国钢琴艺术创新发展的历程中,深层次、多维度融合东方古典审美并对音乐作品进行转化应用,如前述赵晓生教授的太极作曲系统即以太极之圆融变通哲学思想对钢琴艺术进行创新传达,使听众感受中西交融的艺术哲学,形成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二者本于一且终复于一的审美意趣,将感性之美与逻辑之美同步展现,突显民族美学之精神意蕴。而民俗相关音乐元素及民族性音色元素在钢琴艺术中的显现频度不断提升,也彰显着传统元素对钢琴艺术的影响力度持续增强。

我国钢琴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并在其与时代同步前进的历程中构建形成独特的中国式文化艺术体系。钢琴艺术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吸收转化为钢琴的创新创作带来了发展活力,构筑了钢琴艺术中国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全面提升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对其多层次、全范围发展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艺术家们应当进一步完善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艺术中的融合方式,发挥民族音乐的滋养特性,为新时代音乐体系注入活力,促进钢琴艺术在我国的良性发展。

(作者系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