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文化遗产才是澳门的灵魂,音乐元素从未缺席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583    发布日期:2021-08-09

大三巴正面

文/摄 麦琼

澳门,有一个奇怪的外国名字MACAU,相信在1999年回归之前,国人对MACAU这个名字是相当陌生的。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百年前曾经发出感慨:请叫我的乳名——澳门。可是,这在20世纪里仍然显得那么的微弱。直至1999年李海鹰先生将其谱曲之后,容韵琳那略带稚气的歌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才真正让国人深深记住MACAU——澳门。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这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于世界文明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世俗眼光中,澳门似乎“赌城”的名声更响一些,可在爱好文化的朋友看来,其文化遗产才是澳门的灵魂。除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的古城建筑群,音乐的元素从来不曾缺席。单从举办了33届的国际音乐节就可堪称“东方的音乐之都”。难以想象,这个当年葡萄牙人贿赂香山县地方官用来晒牛皮的弹丸之地,竟然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一颗明珠。

冼星海纪念馆

风和日丽的早晨,从广州南站乘城市轻轨,不到1小时即到澳门拱北口岸。一阵手忙脚乱的扫码通关,比平时费时费神,但好歹是顺利到了澳门,立即放慢了脚步。因为无所事事,也没有约澳门的朋友和其他工作联系,于是,决意冒着酷暑,顺着澳门狭窄的街巷漫步,方向正南。


冼星海纪念馆

也巧,跨过望厦山炮台之后,顺着俾利喇街南行,几分钟之后便在马路右方发现一座别致的浅绿色建筑。这种风格据说是葡式的,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精致而醒目。盯着欣赏的时候,有了更惊讶的发现,门口赫然写着:冼星海纪念馆。这里固然不是冼星海的出生地,冼星海出生在“镜海蓬舟”,因为他母亲是疍家人,常年生活在海上,幼年生活轨迹几无历史记录。其实在冼星海出生前,萧友梅幼年也曾经在澳门度过,却没有故居可考。看介绍知道,这原来是葡人的官邸,后来文化局改作冼星海纪念馆。楼下是休息厅和影片资料放映室,二楼是冼星海生平与音乐创作手稿的展示。所展示的一手资料很多,比广州麓湖的“星海园”丰富、集中。虽然冼星海很小就随母亲离开澳门下南洋、上广州,负笈海外,但是音乐史上一般是将冼星海作为澳门人来记述的。当然,澳门也引以为豪,常常有纪念活动举行,冼星海的音乐成就和家国情怀已经成为近代澳门文脉的重要元素。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蕞尔之地,自然是道路逼仄,各式建筑都精巧玲珑,唯有商业广场和博彩的酒店奢华大气,令人目炫。例外的是,位于半岛东南端冼星海大马路的澳门文化中心却是颇具气派的现代建筑,规模堪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顶级院厅。中心内有综合剧院、小厅,还有多功能的展览馆,可以满足国际水平的文化展演和艺术活动。我多次在此聆听音乐和观剧,都有非常好的印象,这里的秩序感和观众素质已然接轨世界。


文化中心综合剧场

当天晚上文化中心音乐厅演出“欧游莫扎特”的音乐会,演绎莫扎特三部欧洲旅行中的交响曲“巴黎”“林茨”和“布拉格”,是澳门艺术节的大轴节目,由指挥家吕嘉执棒,澳门交响乐团演奏。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好,我到剧院的时候已经没有门票了。在偏厅听完吕嘉的导赏之后,我便匆匆离开了。


吕嘉在导赏

没有达成听莫扎特的愿望,但是我并没有丝毫失落的情绪。而是很有兴致沿着孙逸仙大马路在海湾溜达溜达,海风习习,倒也是不错的感觉。游客很少,几个孩童在玩耍,生活气息与珠三角其他地方别无二致。抬头看见皎洁的月色,几朵白云悠游飘荡,甚是写意。云朵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红晕,似有彩云追月的兴味。

岗顶剧院

澳门半岛是葡萄牙人最早踏足并租居的地方,是目前最能体现中葡文化的古城区,也因为包容世界各地的文化,形成独特的小城风情而闻名遐迩。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很多个“第一”,就发生在这里。譬如说岗顶剧院。

找岗顶剧院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从北京街出发,绕过葡京赌场(在澳门还真是很难避开这座样貌奇特的建筑),经过新八佰伴百货,沿巴掌围斜巷拾阶而上,才发现山顶有一群欧式建筑群——岗顶前地。有圣奥斯汀教堂、圣若瑟修道院和何贤图书馆等。这是1860年由葡人集资兴建(比维也纳歌剧院还早)的“富人俱乐部”,以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原名“伯多禄五世”剧院),应该是亚洲的第一座歌剧院。


岗顶剧院

岗顶剧院可以说是袖珍的歌剧院,完全西式的希腊复兴风格,只有门外一棵古老的大榕树是其所处的东方标志。进门之后有巴洛克式前厅,观众席不大,目测有二三百座位,舞台也很小,但都是比较奢华的设计,回廊、包厢一应俱全,如今看来都不见得落后。


岗顶剧院内部

据说这是亚洲第一个演出欧洲歌剧(普契尼《蝴蝶夫人》)的地方,也是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是谁在这里表演?谁在这里欣赏?这多少有点神秘的空间里,恍惚能闻见欧洲歌剧兴盛时期的袅袅音韵。我相信这里还隐藏着更多历史的信息,留待学者们学习研究。

边度有书


边度有书

说起书店和图书馆,澳门有何贤图书馆、中央图书馆、八角亭图书馆、星光书店、文采书店等,为人们所熟知,密集地装点着澳门的文气。这其中有一个小巷中的书店“边度有书”,颇有特色。边度,粤语“哪里”的意思。前些年我曾经跟着文化界的朋友去徜徉了一个下午,买过几本小册子。

也是在午后,我沿着镜湖大马路下来,难得寻见这个不起眼的书店。卷闸门拉一半,好像有一只猫在楼梯口值日。我敲门,猫儿懒洋洋伸了一下懒腰,继续午睡。我猜主人是不是也在睡懒觉,等了一会,有人下楼,低头猫着腰才出得来门口。我趋前询问,得知书店主人的作息是随意的,今天估计等不到他的出现,只能遗憾离去。

互联网应该是将实体书店彻底挤出城市空间了。从台北的诚品书店、大陆的新华书店、香港的三联书店,到澳门的边度有书。CD店更是难觅形迹,自然也就打消了顺便淘碟的念头。

教堂与妈阁


玫瑰堂

说到澳门的文旅符号,无疑是大三巴,即圣保禄教堂(书院)的遗址。到澳门的朋友无不都前来这里打卡。而我却常常喜欢到不远处大堂区的玫瑰堂看看,对这座远东道明会的第一座教堂有着很好的印象。大三巴有着尊崇的地位,但是1835年秋天那场大火,将这座亚洲第一所大学、第一个开设音乐课程的地方化作历史的烟尘,只剩下一面牌坊供后人朝圣与遐想。而玫瑰堂的悠扬圣歌如今依然在每一个礼拜日唱响,我很喜欢那种明丽的、米黄色的格调,没有宗教场所那种沉郁的氛围,进去后内饰也是宽敞明朗的感觉。我偶尔会翻一翻书架上的圣歌歌册,像江文也、吕惠和、林乐培等一些20世纪华人音乐家为此写过不少赞美诗歌曲。

妈阁,是澳门最大的庙宇,是另一处宗教胜地,是澳门先民的文化图腾,也是MACAU的葡语名字由来。宗教是澳门文化中最为深刻的部分,虽为现代都市,但是澳门仍然是宗教色彩浓重的地方。除了妈阁与教堂,穆斯林、印度的寺庙在澳门也较常见。与其说是教堂庙宇夹杂在民居中,毋宁说是人们在各式中西庙宇的夹缝中生活。就在这狭小的空间中,宗教的神秘与市民的烟火气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协和,这也是澳门令人流连忘返的文化魅力。东西方文化交汇熏养了多姿多彩的澳门,历史的沉淀赋予小城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象。连澳门的朋友也自我调侃,他们自己也不了解澳门。

“华洋杂处无贵贱,有财无德亦敬恭。”他们一如既往地举行顶级的澳门国际音乐节(至今已举办33届)和艺术节(31届),也许并不追求精神上的贵族气派,也并不刻意打造什么世外桃源,而是生动地、和谐地继续着那种有滋有味的日子,犹如伶仃洋永不止息的涛声与濠江的皎洁月色。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