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柏林爱乐的变与不变我听柏林爱乐音乐会

发布:夜歌    浏览量:2091    发布日期:2011-11-20

 住在柏林几年,听了许多场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他们的深厚传统和独特个性使之在不同的客席指挥棒下仍不会有天差地别的表现—— 一些同样优秀的乐团会有一个指挥一种样子的可能性。这是柏林爱乐相当固执的一面。对于指挥家而言,这匹骏马着实难以驾驭。要求少了,乐团认为指挥没有能力;要求太多了,则是多此一举或者挑战传统。我曾听乐团的人抱怨说:巴伦博伊姆的要求实在太多,没有必要……但是,在历任艺术总监的潜移默化下,这个有着根深蒂固传统的乐团,无论在音响还是音乐方面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优秀的客席指挥家们,在顺其自然的同时,能够将这个乐团个性中深深隐藏的不同方面展现出来,或宽厚,或辉煌,或流动似水,或浪漫柔情。

 宽厚而节制

 2010年,年过八旬的指挥大师海汀克曾来此与乐团合作勃拉姆斯专场,曲目包括《第三交响曲》,以及由钢琴名家鲁普担任独奏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海汀克是一位“老派”的指挥家,手势幅度不大,相当干练。乐团也显得干净利落,张弛有度。海汀克手下的勃拉姆斯从速度到处理都很传统,并且很是内敛。欢乐、忧郁、辉煌,这里的每种表情、个性都表达得很清晰,但却丝毫没有过分渲染之处。尤其是第三乐章,少了一份忧郁,多了一份无奈。海汀克其实给了乐团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当然这份自由是在他的控制中的,随时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把这个庞大乐团拉回到自己手中。但就是在这样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没有任何人夸张地往优美的旋律上再叠加情感—— 这是常有的事情, 对于有些作品有益,有些则毫无意义,落于俗套。这一份节制,不是每个指挥、每个乐团都能做到的。

 音乐会中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同样是珠联璧合的杰作。乐团的声音非常宽厚,却始终没有盖过独奏的势头。与其说他们配合默契,不如说从海汀克、鲁普到演奏员每个人都在认真聆听。鲁普近年来技术的稳定性有所下降,但是音乐依然动人,第二乐章的声音极其漂亮。海汀克对声音恰到好处的平衡掌握给了鲁普在音色变化上很大的空间,木管声部的出色表现也为这部协奏曲锦上添花。

 生动而浪漫

 又是一个5 月,阿巴多回到了柏林爱乐厅。一套莫扎特、贝尔格与马勒的作品,另加一场《大地之歌》,纪念马勒逝世百年。音乐会开票几小时就销售一空,刚走出后台就听到观众席间爆发的“Br a v o ”, 站到指挥台上那久久无法停息的掌声,柏林的听众迎接阿巴多的热情总是这般无与伦比。阿巴多先与他近年来力推的年轻女高音普洛哈斯卡合作了几首莫扎特的咏叹调,接着是贝尔格的《璐璐组曲》,随后与老友——钢琴大师波里尼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第十七钢琴协奏曲》。这期间,他始终掌握着极好的平衡感,从而让乐团的表现生动而不过分。

 大师将马勒《第十交响曲》的柔板作为整场音乐会的压轴。他左手的手势漂亮得令人诧异。中提琴声部的开头就如同他的左手一般,柔和得连换弓痕迹都听不见。随后弦乐的滑音—— 阿巴多很强调这些滑音—— 更加深了浪漫色彩。弦乐的低音声部一如既往地厚实,同时也很有音乐的流动感。管乐声部在立体和挺拔之外更平添了一些圆润。阿巴多在台上的外在动作并不多,但音乐感染力却异常强烈,乐团也从头至尾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每件乐器的声音都包裹在流淌而出的感情倾诉中。这是我听过的柏林爱乐乐团最打动人心的声音。

 几天之后纪念马勒诞辰的那场音乐会,也是以这首柔板开场。接着与冯·奥特与考夫曼两位联袂合作了马勒的巨作《大地之歌》。在一代指挥大师阿巴多的手下,乐团音色变化的细腻程度、各声部声音的平衡、乐章之间的结构平衡都让人很难挑剔并为之倾倒、赞叹。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