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让交响乐团“吃素” | 乐评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620    发布日期:2021-05-02

| 张听雨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表演实践领域“历史知情表演”等运动的发展,巴洛克作曲巨匠亨德尔的历史地位日益提高,思想家萨义德甚至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上“最被误解也最受低估”的作曲家,而《水上音乐》正是亨德尔上演率最高的器乐作品之一。相比之时下较为常见的鸿篇巨制式作品的创作、演出,中国的交响乐团演奏巴洛克作品的机会似乎少之又少。而在饮馔膏粱厚味之余,偶做素食主义者是十分有必要的。4月17日,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了“水上焰火”音乐会,为京城乐坛吹来一阵久违的清新之风。这场音乐会上半场演出了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第一、第二组曲,下半场呈现了巴赫《c小调羽管键琴三重奏》与亨德尔的《皇家焰火》。


当晚的演出采用了较大编制的乐队,殊为可贵的是,于如此大编制版本中依然能听到许多风格的细节,同时,两首作品的演绎又有一些共性的处理,使其不同程度地葆有着巴洛克式的“古意”。就演奏风格及技术细节而言,在乐器使用上,第二小提琴副首席与中提琴第一档两位演奏家都使用了巴洛克弓,而在乐队的整体演奏中,弦乐也力求做出巴洛克弓的效果——追求声音的弹性而不刻意保持时值。巴洛克弓弧度较大,长度较短,拉长音时力度会自然地渐弱,乐团在句尾的和弦中也常做出这样的处理。在节奏上,巴洛克时期作品的处理甚至有点像爵士乐,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连续的八分音符奏得如附点一般,而附点音符应奏得再靠后些,如双附点一般。当晚的演出十分整齐地达到了这一效果。在音质上,弦乐基本做到了巴洛克音乐尽量不揉弦的效果,这对于从小被灌输揉弦概念的演奏者来说是很不一般的挑战。管乐也演奏得平直匀准,且每个音仿照巴洛克时期的乐器做自然渐弱。

在此基础上,两部作品的演绎都表现出很强的音乐性。在具体音乐的处理上,《水上音乐》呈现出健康的速度与清晰的层次,可多方面调动聆听者的感性经验。未设指挥的演奏极容易在速度上越来越脱节,本场乐团演奏速度稳健,且能够诠释出每一段情绪的变化,表现出极高的水准。在层次上,对位声部中间的起承呼应都做得生动自然。典型如第六段的“咏叹调”,这一段技巧并不困难,但有几个层次都需考究:此处弦乐的颤音带有呼吸感,附点音符之间清晰干净地断开,让声部间的模仿感更为充分。伴奏声部拉得平直匀准,尤其低音声部没有像演奏日常的浪漫派交响乐一般强调低音八度的厚重,而是如通奏低音般轻巧地奏出。乐谱上在一些舞曲段落对于乐器的要求并不十分固定,作品中的许多反复段落也精心设计,许多舞曲的部分保留了反复并重新选择了乐器,更完美地造就了管弦乐器组之间的交互感。

音乐史总强调亨德尔音乐的世俗性,因而很多版本都演得偏于媚俗,如《皇家焰火》里会听到高音小号的嚎叫以及整体管弦乐队的嘶鸣。这次国交演绎的可贵之处便在于抓住了亨德尔音乐内在的高贵——“国交”铜管的优势在此处可以显现,小号、圆号在高音之间能够保持一致的贯通推进,整体乐团亦能注意奏出的音符饱满却有力。在《皇家焰火》的尾声处可看到坐在观众席的指挥家李心草随着音乐的律动点头,这个尾声也是当晚演绎中笔者最喜爱的段落。

这次演出指挥家李心草厥功甚伟,排练工作皆是由他完成,风格的细节亦都由他一点点打磨。尽管世界上许多“水乐”与“焰火”的演出版本都是有指挥的,而在做完这一系列工作后他却大度地将舞台交给了乐团,从台前领导者转为幕后英雄。可以听出他自然清新的音乐风格很好地为乐团注入了活力。在欧洲的学习经历以及对古典时期作品的深研更使他对亨德尔作品处理得合理、地道。而“国交”的优秀之处也在于,如此大的编制可以在没有指挥的条件下现场演奏完成作品。除了一些十分必要的段落由小提琴首席刘志勇“以弓代棒”起到指挥的作用之外,更多的演奏来自乐师们之间的默契。据笔者考索与推测,这亦可能与“国交”深厚的室内乐传统有关。“国交”的前身中央乐团建团以来大量演奏室内乐,由乐师组成的室内乐队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并曾于1988年赴西欧公演,其中经常上演较大型的作品,大量的室内乐经验让他们在演奏中得以更默契地配合。

日常饮馔偏好的“食素”亦分“素食主义”和“全素食主义”,如果以此比附艺术品味,具体到音乐方面,使用一种较为接近古典的演奏法辅之以必要的风格要求,在交响乐团演奏巴洛克音乐中是可取的,而极端的“本真主义”经常难以实现。大约二十年前指挥家王进与“国交”合作试图尝试这样的风格遭到了抵制,即使在欧洲这样的尝试也经常难以实现。

回应开篇关于当前乐团发展生态的思考,中国乐团应更多地演奏巴洛克乃至前古典时期的音乐,这对于乐团声音、风格的养成都有益处。回溯21世纪的中国西洋音乐演出历史,本土室内乐性质的古乐团体逐渐增多,而国内交响乐团此方面的实践却越来越少,且演奏巴洛克音乐的重心有向南方倾斜的趋势。忆昔10年前北京国际音乐节霍格伍德演出《皇家焰火》、20年前“国交”演出《弥赛亚》《b小调弥撒》,如今这样的演出因种种原因很难听到。

有趣的是,笔者了解到这场“古意盎然”的音乐会却是由于现代传媒的蝶变。音乐会当日下午看“国交”中提琴副首席付威发抖音,介绍当晚演出的巴洛克弓,勾起了笔者的兴趣,于是决定前往。后来得知这次音乐会也在抖音上直播,希望巴洛克古乐能借助更多创新手段焕发新生。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