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苏州评弹面临尴尬境地

发布:admin    浏览量:1700    发布日期:2007-11-13

乡乡村村皆有书,三里传闻琵琶声。在长三角,苏州评弹曾经长盛不衰。然而,记者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会议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江浙沪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书场553家,现在剩下172家,减少了381家,减幅为69%。评弹书场日渐萎缩,评弹演员不肯进书场,评弹的发展正面临一种尴尬境地。

书场萎缩严重

书场是评弹的主要阵地。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仅苏州市的书场就数以百计;在上海,原黄浦区境内就有书场36家,如今成了评弹演出的空白点。书场萎缩极为严重,即使仅剩的那些书场,有些也正面临倒闭或歇业的境地。

评弹听众的主体是中老年人,因此书场票价大多极低,大城市四五元,中等城市二三元,乡镇一元几角还得供应一杯茶。书场的微利甚至无利经营,使得经营者十分为难。有位演员投入几万元做书场,结果血本无归。他说:“如果把书场的房子改做它用或者出租,非但每年不亏还能赚钱。但我喜欢评弹,我一关门,这些老头老太没地方去啊。”

由于书场付给演员报酬低,经营者也无利可图,因此很多书场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书场请不到好演员,请来艺术水平差的演员又吸引不了听众,听众流散了使业务更萧条;经济拮据,就越是无力来改善书场,来聘请好演员。如此循环下去,这些书场的命运令人堪忧。

演员不进书场

书场萎缩,那么,评弹演员干吗去呢?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会长王正浩透露,现在很多评弹演员,不说长篇不进书场,都一窝蜂进宾馆点唱开篇,或者去电视节目做主持人。

跟评弹书场艰难经营的情况相反,宾馆、酒店、茶楼、景点等处的弹词演唱却十分红火,遍及江浙沪各城市和旅游景点,远至北京、河北、湖南、广东、辽宁等地。这些场所,以唱开篇、选段、小曲为主;比较在书场里说长篇,要轻松得多,取得的报酬却比书场演出高得多。这样的演出,一天能赶几个场子,有些青年演员靠着这样的演出买了房子和车子。

于是,有评弹观众编了顺口溜:“一类演员,招待首长;二类演员,参加评奖;三类演员,电视上上;四类演员,堂会唱唱;五类演员,专在书场。”这虽有调侃味道,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评弹演员的生存状况。一些评弹书场负责人认为,演员去宾馆景点唱开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评弹演出空间,但如果演员只为眼前利益,长期置评弹主阵地于不顾,势必造成说长篇的演员越来越少,场方请演员更加困难,这不利于书场的运作和生存。再则,演员长期不说长篇,业务必然荒废,仅唱开篇选段是不可能继承好评弹艺术的。

经典书目失传

“老人老马唱老曲,老头老太吃老本。”这是浙江几位观众的话。书目老化是评弹界存在多年的老问题了。评弹书目众多,但如今真正能在书场说一类书的越来越少。即使有人说,也是抹头去尾。有的一类经典书如《英烈》、《隋唐》、《大红袍》、《顾鼎臣》等已成绝响。现在的演员,说得较多的是二类书,而且是从录音机中学来的,自创能力又较弱,所以整体艺术水准不容乐观。据说,有位青年演员说到一半忘了,说不下去,听众不但不闹,反而劝慰:“不要紧,把本子带到台上来看了再说。”这些观众是怕自己一闹,本已挺苦的青年演员干脆转行不说了,自己没书可听了。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