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音乐评述 > 文章内容

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 千歌一调审美疲劳

发布:admin    浏览量:1507    发布日期:2008-04-01

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单项团体比赛,到329日晚已进行了10场,从观众反响和评委点评来看,大家对所谓的“民族唱法”意见最大。确实,歌手“千人一面”、曲目“千歌一调”的现象,已在民族声乐领域存在多年,从本届“青歌赛”看,愈演愈烈。为此,也引起了广大声乐爱好者和音乐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议论。

口号式 一个味

虽被称为“民族唱法”,人们听到的歌手演唱,却一个个在口号式的高亢旋律中豪迈抒情。如今的民族唱法歌手,站在舞台上嗓门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足,都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由于风格接近、韵味相似,让人既记不住人,也记不住歌。许多观众纷纷发帖议论:“远一点的王昆、郭兰英,近一点的彭丽媛、宋祖英,男歌手有吴雁泽、李双江、蒋大为,一听就能识别出来谁在唱。现在,女歌手、男歌手唱了半天都是一个味,毫无自己的风格!”

高分多 难理解

比赛较为注重歌手演唱的技巧和处理,所以,歌手为了保证成功率,参加比赛时一方面要拉开嗓门作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挥,另一方面总是要尽量模仿已经成功的歌唱家的风格。这也使得观众很难听到低吟浅唱般的歌曲,或者曲调优美动听的歌声。我们的许多专业评委,也不会去计较选手演唱是否好听,打分尽往难度和技巧方面去考虑,这也导致歌手怎么也不敢跳出框框作演唱个性的张扬和创新。相比之下,参加原生态比赛的歌手没有这些束缚,他(她)们的演唱自由自在,特色鲜明,因此,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相比之下,“民族唱法”歌手当然会相形失色,那些频频出现的高分,让人难以理解。

旧曲目 当主角

看“青歌赛”民族项目歌手的演唱,总会想起我们对美声唱法的借鉴,还停留在早期歌剧声乐流派──贝尔康多学派走红的阶段。这种学派讲究的是“音色美丽,字音准确,技巧发声”,不提倡歌手演唱时的真情实感。由于“民族唱法”实在缺少民族韵味,所以,蒋大为等歌唱家在上届“青歌赛”就提出干脆改为“中国唱法”,也有声乐界人士提出了“中国美声唱法”“中国艺术唱法”。但是,名称虽然好改,歌手“千人一面”,作品“千歌一调”的现象,却很难改变。除了歌手的参赛心态、评委的打分标准,以及已经形成框框的民族声乐教学,作曲家们也承负着巨大的责任。来自民族民间的歌声,大多发自于内心真实,而现在的“民族唱法”歌手,动不动就是“高山”“大海”“长江”“黄河”,曲调往往高亢激越,许多歌手硬要从内容空泛的歌曲中酝酿感情,也实在是勉为其难。一些旧曲目被选唱的重复率很高,如《断桥遗梦》《大江南》《西部放歌》等频频出现,一些观众说:“耳朵都听出老茧了,却一首也无法记住。”

总是听这种大气回荡类型的歌曲,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作曲家们也没办法,因为现在创作的新歌,除了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能被演唱之外,很难有渠道发表。而晚会总是要有高昂的主题,于是,已经约定俗成成为“晚会歌曲”的作品,必须要有激昂的高潮和煽动现场气氛的高音。虽然以前的晚会也诞生过不少好歌,但近年来,“晚会歌曲”成了应景之作的代名词,歌手们再唱着这样的歌曲上赛场,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才怪!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