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音乐欣赏 > 音乐文学 > 文章内容

古乐演奏会

发布:admin    浏览量:2855    发布日期:2009-05-03

受友人之约到位于肇家浜路上的“真汉”咖啡馆听了一场名为“思古幽幽”的古乐音乐会。这种用二三件乐器组合而成的简约的文人书斋化的音乐会已经多年未见。记得多年以前,我所在的制作公司在“缪斯咖啡馆”内也经常举办过类似的“古琴欣赏会”,来听的人虽然不多,但那种悠然惬意的情景至今还是历历在目。古琴这种“雅”乐器由于乐器本身特性的限止,注定就是曲高和寡的,且由于它的发声微弱,先天就注定不是为大众普及的乐器。而我们在电视剧中所听到的响亮的古琴声或者洞箫声,其实是电声放大了的,根本就不是器乐本身所具有的音量。所以听“琴箫合奏”必须凝神屏气,稍一走神就听不清乐器的声音。因此,古琴之类的乐器实在不宜于在大场面演奏,古琴的物理性能决定了它是一种个人修性的乐器,是文人趣味的延伸。

“真汉”是近年来颇有名望的咖啡剧场,格调很艺术化,常常有一些小型的戏剧活动,在沪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而“思古幽幽──古乐演奏会”在这里演出也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场所。由于舞台紧贴着听众,使得古琴和萧这类乐器的声音能让人清晰地听见。舞台上一束灯光和漆黑的观众席之间形成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微妙的呼应关系,演奏员既知道观众的存在,又看不真切。四周昏暗的烛光仿佛是维系两者的枢纽,神秘,就像是在举行一种仪式,一种对失去时代余韵的召唤。

古乐演奏现在也是国际上的一种趋势,其实和人们在城市里待腻了想回归自然是一个心理。人是个自我矛盾的动物,喜欢折腾。在国外著名的如英国指挥家加迪纳领导的蒙特威尔第管弦乐团(合唱团),他们用当时的乐队编制录制了大量的作品。德国指挥家哈农库特也曾经用当时的乐队编制录制了全套的贝多芬交响曲,听起来远不如扩大编制后的那种辉煌的洪亮的效果,非常有趣。

民族音乐自古就有“雅乐”和“俗乐”之分。“雅乐”一般是指庙堂及祭祀时的音乐,后来演变成高雅的文人音乐;“俗乐”就是一般的“民间音乐”,也就是俗称的“郑卫之音”。由于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民乐变化很大,而我们现在所听到的由大乐队编制的民族音乐其实已不是中国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传统的演奏形式了。中国乐器的独立性很强,且很难和其他乐器配合,所以大乐队的音色音准一直是民乐队头痛的问题。有时我常常感到很奇怪,中国人常常是缺乏个性的,但乐器的个性却显得特别强,有一种惟我独尊,不与人配合的掘脾气。另外,民乐器有一种闲适和自由散漫的个性,这又和中国人的性格十分相似,造物主真是奇妙,什么人玩什么鸟。所以,我对民族音乐的西洋化一直不以为然,东西方文化本来就不同,何必削履适足呢?如果模仿西洋乐制却丧失了民族音乐本身的韵味的话,无疑是邯郸学步,连本来的面目也会失去。但现今都是这样,连京剧都要用大型管弦乐队和合唱队来使其走向国际化,不知听的人是否满意。

所以,“思古幽幽”音乐会在如今的时代显得相当难得,它使人感到那种置身于林下倾听鸣泉的悠然,何况前来演出的演奏家都是沪上名家,如古琴名家龚一,洞箫圣手戴数红先生等人。虽然咖啡馆的氛围没有山林鸣泉般的野趣,但对于饱尝都市喧嚣的人来说,已是一种难得的清闲自在。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像民乐本来面目的演奏,虽然不免有些仪式化,使人略感做作,但说实话,现在就是连这种做作都难得。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