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音乐欣赏 > 名家&乐队 > 文章内容

古尔德──心之神想

发布:admin    浏览量:5987    发布日期:2005-06-30


 

JS.巴赫(16851750)是巴罗克时代的德国作曲家,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复调音乐的贡献。如果说莫扎特及他的音乐是一种不能解释的奇迹,巴赫就是一种必、然。日尔曼民族的自律、严谨、崇尚理性,及巴赫身上坚韧、厚重的人格力量,使他成为复调音乐的大师,这其中自有某种必然性。

 

巴赫的作品往往以一个庄重的主题为中心,两个或多个声部围绕著这个固定的中心繁衍生长、相互交错,旋转向上形成一个复杂的立体图案。像是用多条旋律线编织的一个复杂织体,主题在这个立体织体中,从一个声部“飞翔”到另一个声部形成对位,经复杂的“飞翔”路线跃入高峰,这一过程都在巴赫稳健自信的控制之中。他能将音乐的所有细节置于准确的位置,在他的作品中,从来不会有多余、滥情等非理性的内容。

 

如果我们称巴赫音乐中的内容为“瑰宝”,而将表达这一内容的手段立体织体叫“迷宫”的话,内容就是置于“迷宫”中的一个“瑰宝”。许多演奏家为了接近这个“瑰宝”,终其一生在“迷宫”中徘徊。巴赫的音乐进行过程,好像是一个复杂的繁衍过程,主题在织体中会几次、十几次地出现,不高明的演奏者只能陷于“迷宫”中手忙脚乱地应付(有时还很激动,以为接近了“瑰宝”)而对听众来讲,这种演奏是一种重复、枯燥、乏味的经历。有幸的是出现了天才古尔德(GlennGould19321982)。古尔德和巴赫这种相隔200多年在五线谱上的交流,对他们双方。对人类、对音乐都是一个幸运。

 

一个好的演奏家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对音乐的热爱;二、善于表达音乐的完美技巧;三、高度的智慧——看透乐谱,有捕捉藏在乐谱后面灵魂的能力。具备第一、二两个条件的演奏家很多,而具备高度智慧的演奏家太少了。

 

加拿大钢琴家G.古尔德就是少数几个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演奏家之一,他的第三条更有别于常人。古尔德对巴赫音乐的贡献,如同施纳贝尔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富特文格勒对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科尔托对肖邦的作品的贡献一样。不同的是:后三位大师的演绎几乎给某个作曲家的作品下了定义,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权威解释,而古尔德永远不是任何作品的代言人。古尔德对巴赫的作品情有独钟,并不是因为巴赫本身(可能作曲家的名字只是他区分不同作品的符号),他只是借助巴赫乐谱提供的可能性,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在巴赫的作品中,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古尔德进入“迷宫”的目的,不是为了“瑰宝”,他关注的只是破译“迷宫”的过程。如果他童年时代有“魔方”的话,他可能是个“魔方迷”;如果是个画家,他对结构、构图的著迷程度可能会远远超过对色彩语言的热爱。

 

古尔德出生于多伦多的一个音乐家庭,12岁毕业于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14岁登台演出,23岁首次出访美国,并在CBS公司首次录制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1964年他正式退出舞台,以录音形式与世界乐坛交流,19814月最后一次录制《戈德堡变奏曲》,1982104去世。从他首次灌制唱片以后,他以无可争议的才华、令人惊异的音乐观念征服了听众。顺利的人生(指音乐生活)、优越的环境伴随他到终点。无论他引起什么样的争议,世界给他更多的是关注和宠爱,甚至他录音中哺哺的哼唱声,也成为被关注的一部分,这无形中又反过来培养和强化了他“怪异”的才华。他无因外界的原因去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演奏,他可以追求最纯正的音乐目的。

 

许多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或被名利吸引的艺术家们,为了改变生活环境和存在位置,在对艺术的追求中加入了许多艺术以外的东西。古尔德不是这样,他只是任性地在众多大师的乐谱上认真专心地“游戏著”,与时空完全没有关系。我们无从想象一开始古尔德不被接受、CBS公司不把这种怪才变成利润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有些聪明的大师在演奏巴赫作品时,常常尽可能地绕开这座“迷宫”——简化它的复杂性,把巴赫作品中的结构力淡化,以静制动,好像把立体织体尽可能地压扁,使“瑰宝”显露出来。

 

古尔德正好相反,巴赫的结构力被他强化了,他强化巴赫的复杂性和立体性,但从不会有任何的缠绕感,声部之间永远保持一种合理的空间距离,对位关系极清楚,旋律线条流畅,对复杂的织体绝不会搞不清、理不顺,织体中好像流动著鲜活的空气……在他手下一切变得容易了!所有“怪异”手段的应用都是那么合理:节奏的变化,重音、断奏、抢板的使用等……音乐刻划入木三分,并引出了令人深思的音乐观念。

 

上述一切是基于古尔德对巴赫作品的透视能力和高度的智慧,他对音乐有极认真的探究精神,对巴赫的作品,每一个音包括音和音之间的空间,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古尔德追求对音乐的再创造、再编辑,是他离开舞台生活的重要原因,对一部作品的录制,他往往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读谱,只用少量的时间练琴,在录制中他又几遍、几十遍的反复录制。从CBS公司留下的影视资料中可以看到,他使用过的乐谱让他画得难以辨认,很像一张进入迷宫的“探宝图”。

 

本世纪有很多演奏巴赫的大师,如:兰多芙斯卡、里赫特、费舍尔、尼古拉耶娃等等,他们的演奏或者追究宗教精神的本质,或者对人性进行陈述。但是在古尔德的演奏中,既没有宗教的责任感,也没有陈述人性的义务。他对巴赫音乐中的传统精神毫不理会,剩下的只有单纯的对音乐本身的探求,及在一特定审美趣味下对音乐严肃、认真、热情的“玩味”。这可能就是古尔德建立在巴赫乐谱上的音乐观念。他的演奏可能是离巴赫最远的,但却是最迷人的巴赫。

 

古尔德在演奏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时,同样延用上述观念,在演奏中尽可能地传导出作曲家都不曾想过的对位旋律,无论成功与否听起来都是耳目一新、令人叫绝。他的演奏对作曲家的原意毫不理会,他甚至说:“谁在乎贝多芬如果在世是否赞同?”、“莫扎特是二流作曲家。”(原因是他的作品中缺少对位)

 

我们可以听一下他演奏的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钢琴版本、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16世纪英国作曲家伯德(WBYRD)和吉本斯(OGIBBONS)的作品集。

 

当然只有回到巴赫的复调音乐中,古尔德才真正回到他的自由王国,才能张开全部的“细胞”,去随意地呼吸。彻底地发挥他的才智和激情。他头尾两次录制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第一次是1955年(他的第一张唱片);最后一次是1981年在他去世前两周才出版,是一个极成熟的演奏,给他的音乐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他从巴赫开始,以巴赫结束。

上一篇: 阿什肯纳齐

下一篇: 旷世奇才海菲兹(一)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