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音乐欣赏 > 图书&视听 > 文章内容

重见天日的圣乐专家 | 鉴碟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454    发布日期:2021-08-06


| 张可驹

如今,巴洛克时代的声乐作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最热衷的,非巴赫的杰作莫属。随着本真风格渐渐成为当代巴洛克演绎的主流,莱昂哈特、加德纳以降的古乐指挥家们被视为新的经典演绎缔造者。先前老一辈名家的巴赫演绎则受到怀疑,被认为过于浪漫等。然而,在著名演绎者所代表的历史潮流变迁之中,也始终会夹着一些杰出却不再为许多人纪念的大师,譬如里斯滕帕特(Karl Ristenpart)。不妨听听他指挥巴赫《圣诞清唱剧》的唱片。

现在很多人对这位德国指挥家感到陌生,无论是热爱巴赫的人,还是推崇德国指挥学派之人的心目中,他都未必是常被记起的名字。里斯腾帕特在大厂牌的唱片不多,且超过一半录音已停产。或许以往只有熟悉老录音、喜欢逛二手店的人会对他的艺术感到熟悉。所幸最近一些年,Audite陆续整理德国境内很多历史录音的母带资源,这位圣乐专家的两套杰作重见天日。其中之一,就是他指挥RIAS室内乐团与合唱团,与一批专精圣乐的歌唱家合作,完整灌录巴赫的《圣诞清唱剧》。

1900年,里斯腾帕特生于德国基尔(Kiel),早年在柏林的斯特恩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家年轻时的事业有些两极化,一方面,他很早开始指挥小规模的乐队,在柏林取得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里斯腾帕特是马勒音乐的早期支持者,虽然在瓦尔特、门格尔伯格等巨匠的年代,这位后辈对马勒的热心没留下很多影响。从后续发展来看,以小规模的乐队演奏,无论表现巴洛克等早期作品,还是演绎海顿交响曲,都是这位指挥家内心最有共鸣的表现方式。他在“二战”后灌录的唱片是其生动体现,这些演绎很好地反思了大型乐队表现的传统,却没有刻意的学术化倾向,演奏显明了里斯腾帕特的天赋特点。

不过此处推荐的《圣诞清唱剧》,并非指挥家的商业录音。“二战”后,柏林处于分治的局面,RISA为美占区广播电台,里斯腾帕特成为RIAS的指挥。同那位光彩夺目的大师弗里恰伊相比,他在较小规模的乐队中耕耘的身影不那么引人注目,却为巴赫作品的演绎缔造了丰功伟绩。指挥家自1949年起陆续指挥巴赫康塔塔的录音,再加上1950年灌录的《圣诞清唱剧》,可说是德国战后初期最重要的圣乐演出遗产之一。它们与莱赫曼指挥的受难曲,或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那一线的圣乐传承,共同闪烁光芒。卡尔·里希特要再等十年左右,才开启他最富影响力的全盛时代。

然而,历史的发展实在难以预料。从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发展来观察,里希特偏厚重的巴赫演绎被视为“本真化”的先驱,早年反思现代风格的卡拉扬,转而将极尽辉煌的巴赫演绎风格推到顶点。前述那些人中,莱赫曼早逝,莱比锡与德累斯顿的传统在东德的范围之内同西方有一定隔阂。里斯腾帕特倒是陆续发行了一些唱片,尽管事业也有些高不成低不就。1967年,指挥家在葡萄牙演出期间心脏病发作,恰好在那一年的平安夜去世,由此为这位圣乐专家的人生划上了独特的句号。

目前,Audite将他指挥的巴赫康塔塔集,还有《圣诞清唱剧》都发行了CD。反复聆听《圣诞清唱剧》的唱片,我感到这实在是真正的专家演绎——圣乐作品本身有其明确的目的,即音乐围绕文本的内容建立。其他许多体裁中的描绘性,“以音吟诗”的追求,又或是音乐戏剧的独特优势,都会被凝聚在这些作品之中,为前述目的服务。而指挥家的诠释,自然也需要围绕这样的思路。演奏方式本真与否,每个时代对“本真”的界定或对“巴赫风格”的认识,可能都有变化。作曲家在此所呈现的描述、颂赞与省思的本质,却是不变的。

以往成功的圣乐演绎者,基本立足于这样的本质进行思考和表现,而非将“风格”独立一门。至少,从富特文格勒到东德的圣乐传统,我们总会看到真正的传统精华,都是立足于那种纯粹、探寻原作内容及其表现手法的脉络。里希特往往为巴赫披上一件庄严风格的外衣,但他运用得好,也是一代经典。明欣格让人领略小编制的轻盈与透彻,却不过分,比较一下他与后来的夏依所灌录的《圣诞清唱剧》(皆由Decca发行),就一目了然。同他们相比,里斯腾帕特走在一条无可挑剔的黄金分割线上。

他对小编制乐队的透彻质感、合唱部分的层次与灵活性,有着炉火纯青的打磨,在70年后的今日听来依然没有任何繁冗的痕迹。这是富特文格勒时代的演奏,然而它在本真之外的现代性上无可指摘。指挥家却从不会让你感到他在刻意寻求一种去浪漫化的风格,而只是在做他理念之中所认同的处理。聆听《圣诞清唱剧》第一部著名的开篇,我们不能不赞叹,里斯腾帕特如此完美无瑕地平衡了节奏的活力与句法的优美。那种活泼的节奏感,贯穿于合唱、乐队的每一层面,却又不着“节奏控制”的痕迹。由此,定立了指挥家处理作品总的基调。

相对于受难曲,《圣诞清唱剧》不多戏剧场面的描绘,而是更侧重于讲述和思考。里斯腾帕特对线条的流动与节奏基础之间的平衡无处不在。可他真正成就大境界所依靠的,却非单纯的一份控制力,而是总览此类作品的专家眼光。

以音乐的文本内容决定整体表现,器乐层面以音吟诗的塑造克尽全功——然而一切都总是烘托着歌唱家们,因为他们才是讲述文本内涵的主体。在这里,几位独唱者为我们展现出圣乐专家的修养,浩克(Walter Hauck)的男中音有时相当低沉,却从来不以含混的低音扰乱文字。吉贝尔(Agnes Giebel)绝对朴素无华的演唱中,一切技巧的痕迹隐遁无形,却又令细心听取的人惊叹,该作第四部中她与童声对答的分曲,仿佛在一时之间凝聚了整套作品的全部意义。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