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音乐欣赏 > 图书&视听 > 文章内容

《e小调第四交响曲》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599    发布日期:2021-01-30


| 高建

2019118日,76岁的拉脱维亚指挥大师马里斯·杨松斯迈着迟缓的脚步走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面对着他以音乐总监的身份领导了16个年头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挥响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那一刻,也许现场观众已能明确感知到大师的身体状态并不理想。但那圆融完美的乐声和从容不迫的驾驭仍不会让任何人相信,这位当代古典音乐领域的旗手人物之一、在人格魅力和艺术造诣上都令人敬仰的指挥巨匠会在不到一个月后溘然长逝。

时隔一年,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自主唱片品牌BR-KLASSIK将杨松斯执棒的这最后一场音乐会的实况录音出版发行,将这令人感伤的珍贵瞬间凝结为供所有乐迷缅怀与追思的难忘时刻。唱片中收录的两部重要作品为选自理查·施特劳斯1924年创作的二幕歌剧《间奏曲》中的四段交响配乐以及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事实上这样两部德国作曲家笔下的杰作也集中体现了杨松斯在领导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期间的艺术审美,即尽管是成长于俄罗斯-东欧音乐体系下的音乐家,对于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拉赫玛尼诺夫与肖斯塔科维奇等音乐家的作品有着世所公认的权威解读,但杨松斯一直尊重乐团作为德国交响文化传统代表的身份和底蕴,占据他们多年来合作曲目核心位置的依然是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等德奥音乐家的作品。

《间奏曲》作为理查·施特劳斯花甲之年完成的歌剧作品,聚焦于家庭琐碎生活的戏剧内容决定了音乐轻盈喧闹的气质风貌。对比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数年前与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合作同一曲目的演绎,杨松斯明显放慢了作品的速度,却丝毫没有让音乐变得迟缓和笨拙。

旅行狂与华尔兹场景中圆舞曲第一次出现时,几位弦乐首席的演奏飘然于厚重的乐团织体之上,呈现出室内乐般剔透细腻的美感,随后炉边之梦乐段大提琴与单簧管缠绵深情的对话让人们时刻联想到理查·施特劳斯最杰出的艺术歌曲作品,终曲场景也在乐团华丽而磅礴的诠释下绽放出绚烂烟火般夺目的光芒。

一向被文学化地形容为拥有秋天气质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无疑为这一场告别增添了最多的愁绪,首乐章小提琴的进入显得小心翼翼,重音幅度随着乐句的走向不断变化,叹息般的内在律动贯穿整个乐章,彰显了乐团与指挥家不可比拟的高度默契。

正如杨松斯的恩师斯瓦洛夫斯基所说,这部交响曲有着只在乐谱上才能读出的美,严密的复调对位、清晰的旋律倒置、凝练的动机展开无不如数学般缜密,在杨松斯抽丝剥茧的从容驾驭下,声部之间的呼应、叠加、主次关系都拥有着高度的秩序感,俯拾皆是的弹性速度、适度突出的低音声部、乐段间恰到好处的留白和音响层面上的延宕,又让音乐始终处在精妙变化和流动形态之中,妙不可言。

真正的奇迹时刻来自第二乐章,弦乐声部对于圆号主题的再现格外动人,赞美诗般的旋律在小提琴的吟唱和大提琴富于弹性的拨奏陪衬下如夕阳余晖般温暖圣洁,忧郁、留恋、欣喜、伤感……一切情感都裹挟在音乐的洪流中,中庸的行板此刻与心跳和呼吸完美谐和,几乎每一位闻者在这样的音乐中都只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就像伯恩斯坦在波士顿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和阿巴多在琉森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一样,杨松斯大师在音乐中已经明白无误地向所有爱他的听众说了再见,似乎很难再演出新意的杰作竟又在音乐家的卓然才华和人格魅力加持之下,拥有了全新的风貌。这时候再聆赏唱片中所收录的最后一首返场加演作品——那首脍炙人口、炽热奔放的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我们或许不必再面带愁容和悲伤,因为艺术家的生命正如他们诠释的音乐一般,鲜活而永恒。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