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音乐欣赏 > 音乐史论 > 文章内容

同月同日离世的维瓦尔第和巴赫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906    发布日期:2020-03-02


巴赫

1708年,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23岁,年纪轻轻,名声鹊起,受邀来到萨克森·魏玛公爵麾下,担任宫廷乐师和管风琴师,这是他第二次受雇于魏玛工作,第一次到魏玛则是18岁那年,这位日后的西方音乐之父甚至连扫地擦桌子的活都干,靠着聪明好学,发展出了独特的管风琴演奏技巧,7个月后,他离开了魏玛,到德国中部一座4000人口的小城阿恩施塔特,自荐到教堂应聘管风琴师,靠着会修管风琴,成功入职,那是他的第一份体面工作。


维瓦尔第

1714年,他在魏玛发现了维瓦尔第的曲谱,快乐得如发现一片新大陆,迅速着手改编了一系列维瓦尔第的曲子,由此汲取了很多维瓦尔第的音乐遗产,在这期间,巴赫写的6部管风琴作品有中3部、16部为大键琴而作的协奏曲中有6部,改编自维瓦尔第。

三年后,巴赫已经32岁了,卷入继承人间的政治冲突已有些时日,不过宫廷斗争对于他来说,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他已然萌生离意,不久,宫廷乐师另有其人,巴赫离开魏玛。

虽然离开了魏玛,可能也读不到收藏在魏玛的维瓦尔第作品,但是在他48岁时,仍然在莱比锡将维瓦尔第的《为四把小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协奏曲》改编为《为四架大键琴而作的协奏曲》,巴赫标志性的对位技法隐藏了起来,繁复的技巧不在,弹奏时,感到质朴和谐的维瓦尔第曲风扑面而来。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是巴赫将维瓦尔第记在了脑子里,还是在莱比锡,也收藏了维瓦尔第的作品。

传说维瓦尔第出生那天,即1678年3月4日,威尼斯发生了地震。

他一头潇洒的红发,被人称为红发神父。这位理发师的长子,15岁剃发任世俗教职,18岁升任副助祭,立志成为神父,25岁时,如愿以偿从神学专业毕业,成为神父,那时坊间都有传言,威尼斯有位红发神父。

那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热潮未褪,威尼斯财富如山,男女寻欢,政府不得不设立孤儿院收养大量私生子,红发神父维瓦尔第在玛丽亚·德拉·皮埃特教堂做了一年半的安魂弥撒后,声称自己胸闷,难以做弥撒,便在孤儿院任职。

那座孤儿院,叫皮耶塔慈善医院,他当小提琴教师,在1716年时,被授予“音乐大师”。慈善医院里,有一个少女乐团,他指挥着这个乐团,唱着他最新的作品,成为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 此后在这所慈善医院,他干了30年,甚至在他成为剧院音乐总监,扬名立万游历欧洲时,仍然兼顾慈善医院的教育和演奏。

那时的欧洲,富家子弟们流行旅行四方,毕竟那时不亲自到罗马,就不知道大道的宽阔,不亲自到希腊,就不知道神庙的美,于是许多游人来到威尼斯被这个小乐团吸引,听维瓦尔第亲自指挥作品,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流芳百世的《和谐的灵感》献给托斯卡纳大公斐迪南三世,经印刷发表,在欧洲一炮而红。几年后,维瓦尔第在威尼斯跟人闹翻了,1718年,举家迁往曼图亚,受雇于斐迪南三世的丈母娘,担任音乐会主持人与作曲家,1719年和1720年的曼图亚狂欢节中,他是瞩目的音乐明星,后来又去罗马,连续三年参加狂欢节演出,成名之后,两次在教皇面前演奏,雪花般的职位委任与创作合同纷至沓来,他一时流行全欧,1726年,他以圣安格洛剧院音乐总监的身份,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威尼斯,许多曾经的华族、富人、同行,纷纷递上礼品,欢迎大师回到家乡。

他是天才,一生作协奏曲500多首,是个口若悬河的人,声称自己写一部协奏曲比抄一部来得更快,是个信口开河的人,说自己写了94部歌剧,但一般认为可信作品28部至40余部之间,他是伟人,一举之力将巴洛克风格音乐推入古典风格世代,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的朋友,两人在意大利东部边境城市的里雅斯特相谈甚欢,查理六世在那两天中与维瓦尔第说的话,超过了两年中和大臣说的话。

维瓦尔第一生衣食无忧,但开销挥霍。63岁的维瓦尔第步入晚年,开始转变曲风,改革了巴洛克风格,这是古典音乐风格的先声,但却并不受大众喜欢,那年,他带着一位年轻漂亮的16岁女伶,旅行欧洲,并在阿姆斯特丹进行了一场著名演出,三年后,1741年,他感到暗淡,也许是回想起曾经在 的里雅斯特和查理六世的日子,也许感到大限已至,想和知音再攀谈,于是前往维也纳。

1741年6月他来到维也纳,以为能见到重见阔别已久的老朋友,没承想查理六世已在一年多前撒手人寰,一个月后,7月28日,维瓦尔第死在一个寡妇家里,去世时一贫如洗,按贫民葬礼入土,埋在维也纳。虽说此后两百多年,维也纳是音乐家的沃土、乐园与天堂,长眠了数十位世界级音乐家,但他们多数埋在维也纳中央公墓,而维瓦尔第则是埋在边远小丘,今天属于维也纳科技大学的卡尔广场内。

作了1000多首曲子的巴赫,在莱比锡度过了快乐的最后二十多年,他的儿子 C. P. E. 巴赫 受聘为波茨坦王国的宫廷乐师,老巴赫在国王那见到了早期的钢琴,相对于他熟悉了一辈子的管风琴和大键琴来说,这种佛罗伦萨式的钢琴并不讨他喜欢,他评论道:“钢琴琴键太重,高音太弱”。

他不会想到,此后数百年,他的作品几乎都被用钢琴演奏,在国王的命题作曲下,他写出了最后的千古名曲《音乐的奉献》,接着,经历了几次失败的眼科手术,在庸医的治疗下引发了脑中风和肺炎,病死的这一天是1750年7月28日,与维瓦尔第同月同日。

之后数十年,巴赫与维瓦尔第双双被世人的潮流淹没,除了音乐家与学院外,极少有人聆听他们的作品。

门德尔松在阅读巴赫曲谱时,发现了维瓦尔第的痕迹,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演奏《马太受难曲》,全场沸腾,巴赫重新回到世人眼中。

1940年,收藏在城堡与寺院里长达200年的维瓦尔第手稿,在一个叫 马克·宾舍利的法国音乐研究家手中,重见天日。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