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苏州
首页 > 教育园地 > 学术畅谈 > 文章内容

10年柯达伊,为中国音乐教育带来了什么

发布:音乐苏州    浏览量:932    发布日期:2021-02-09

委员会理事长杨立梅带领学员做节奏接龙练习

文 | 陈茴茴

今年1月6日是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的日子。10年间,专业委员会在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多样培训、大量观摩、科学测评、访学交流等方式,对我国音乐教育进行积极探索,并为音乐教师深刻体会“教育的基点——‘爱’的价值、进一步认识教育的工具——‘教学方法’”打开了一扇大门。

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副理事长梁洪来,为我们总结了专业委员会的10年“柯达伊”之路对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音乐教师的培养成长、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产生的影响。

中国音乐教育的一面好镜子


来自匈牙利的Arpád Tóth博士在进行排练

梁洪来表示,柯达伊教学法,如同我国音乐教育的一面镜子,借鉴意义很强,透过它既可以学习到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匈牙利在弘扬民族音乐、发展音乐教育方面的做法,同时可以反观我们自己,看到我国音乐教育的真实状况。

首先,柯达伊教学法以本土民歌为载体,对于我国如何更好弘扬民族音乐有很强借鉴意义。10年间,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借鉴柯达伊改编并大力推行民歌民谣的做法,在音乐教育中大力推行具有“中国味道”音乐作品的学习与背唱,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发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柯达伊教学法推动下,匈牙利的音乐教育从幼儿园即辅以大量由本土童谣改编的作品。对本土作品充分改编与利用的做法,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对本民族民歌、戏曲等本土作品进行采风、分类、利用提供实践方法,音乐教育者、研究者可以从中找到很多课题的切入点与思路。其次,匈牙利民谣民歌以五声音阶为主,与我国民间音乐相似,中国人听起来更亲切,借鉴起来更直接。通过对柯达伊教学法的学习,可以为我国音乐发展找到一条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第三,柯达伊教学法以歌唱为主的教学手段方便、直接、经济,比器乐更容易在我国学校中开展,尤其是首调唱名法更适应我国大多数孩子音乐学习的需求。

“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看到我国音乐教育的很多现状,比如音乐师范教育薄弱,音乐教育中教法还比较落后等。”梁洪来说。针对这些现状,10年来,专业委员会在音乐教育实践、理论研究、教法改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通过“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北京、河北、山东、甘肃、湖南、福建、广东成立了50所基地校,各个基地校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工作,并取得很多宝贵经验。成功翻译、出版了中文版《柯达伊333首读谱练习》和《让我们准确歌唱》,填补了中国大陆柯达伊原著中文版本的空白。启动教(学)具研发工作,专业委员会自2017年冬季至2018年春季在部分实验学校开展关于应用教(学)具的教学实验活动,研发出一批师生喜欢的教(学)具,并于2018年4月5日起面向全国的广大师生推广。专业委员会成员还开展了柯达伊教学法与中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广泛研究。

告诉老师要教什么

截止到今年1月,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共有会员3277名。会员来源涵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校外教育和专业团体等各个领域。会员队伍覆盖全国各地、各学段的一线音乐教师。

专业委员会每年对国内教师组织夏冬两季的常规培训活动,除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会员参与授课,还聘请了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专家、各国柯达伊学会专家作专题讲座或工作坊;组织国外柯达伊相关专家对国内教师进行培训,参与交流活动。为有效提高北京市幼儿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和素养,专业委员会还组织了两期“北京市幼儿教师柯达伊教学法研修班”的培训活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业委员会在2020年推出了针对全国教师筹备的柯达伊教学法的系列网课,报名非常火爆。

梁洪来表示,专业委员会通过培训,“告诉老师们要教什么”,通过有限的课时、有限的作品,获取解决无限作品的分析能力。同时关注老师个人学科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推进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推广实践经验,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不同年度的教学录像课(片段)的评选活动。通过活动及时发掘优秀的教师和课例,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发现实践中的共性问题,为下阶段的教法培训提供方向和内容的准备。专业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进行“预备级”测评题库的建设,至今已经组织9次“预备级”测评活动。梁洪来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正切实影响着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改变着音乐教师们的职业生态,使教师重新拥有了教育的理想,点燃了工作的热情,克服了职业的倦怠。”

为孩子埋下爱国的种子


梁洪来给四年级学生上课

“一线教师们通过柯达伊教学法的学习,用到课堂上,看到学生的变化,也看到自己的变化。”梁洪来表示,学生的改变,首先来自于教师的改变。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则体现为音乐能力的提高。专业委员会通过作品,培养教师对学生音乐旋律感、音高感、节奏感和作品结构感(乐句关系等)的训练,达到音乐能力的提升。专业委员会做了一个针对中小学生“音乐底线能力”的标准,每年在音高、节奏、作品储备等方面测试学生能力,“下有保底,上不封底”,以标准化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这个标准对于外地很多学校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民歌、戏曲唱段等的背唱,以及对我国本土音乐作品,尤其是民间音乐的分析,师生民族作品的储备量提高了,也为孩子们埋下爱国种子。”梁洪来说,“熟悉的曲调,辅以不断更新迭代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可以美好地歌唱、美好地表现。” 







苏ICP备07500736号 咨询热线:0512-69792982 62156895 版权所有:苏州音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